夏天兩個月下來看了四部電影,對我來說算是不少的量,早先看的三部都是大片,但這邊要先來說的是我極少數進電影院看的本土國片──海角七號。
想先在這邊說,是因為目前應該還在檔期。我們常常進戲院看大卡司大場面的電影,卻極少走進電影院支持國片;然而這齣國片,我覺得值得我們買票進戲院支持。

因為這部片子是一部親近我們生活的片子。

電影的開頭放在台北,但只有五分鐘;其餘絕大部分的場景都在充滿陽光的南部──恆春、墾丁。那像是我們熟悉的墾丁,又是我們不熟悉的恆春。

劇情大綱──用我的說法說的話,就是墾丁有家飯店邀請了日本歌手來開演唱會,但恆春當地的民意代表主張暖場的樂團要找當地人,於是恆春本土的樂團倉促成軍,簡直成了八國聯軍似的,要在短短的時間內登上舞台表演兩首自創歌曲。樂團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就連監督整個活動的翻譯,一個在台灣打拼的日本女孩,也有她自己的故事。
另外,一包送不到目的地的包裹,裡面的情書藏的又是怎麼樣的愛情故事?

故事小小的,雖然使用了古今兩條主線的故事想要串在一起,但其實串聯性並不強。因為經費不足,裡面的運鏡跟後製或有些可再加強的部份。由於想講的角色故事太多,變得有些地方轉折交代不清。架構也稍嫌鬆散。
但這部電影已經有了它的架構,導演很清楚他想說的故事,而且這部分完全可被觀眾理解且吸收。
樂團的組成是主線故事,但其中牽扯到的人們又有他們自己的東西,一個一個甚至都可以獨立出來變成一個劇本。就好像百科全書,我們只讀到了條目跟其解釋,但拉出去的話又有好多好多可以延伸閱讀。

恆春是個美麗的地方,導演帶著我們看到了恆春/墾丁不同的風貌,有觀光的,有純樸的。也藉由電影中的民意代表說出了年輕人流失以及被外地人領導資源的問題,雖然只有點到一點,但已經可以讓人省思。每個小人物都有自己遇到的困境,但也有他們自己的快樂。在這美麗的場景底下,一切都變得浪漫了。不管是艷陽高照的海灘,或是夜晚的滿天星斗。之前《練習曲》讓我們看到了台灣多個角落的風貌,而《海角七號》讓我們深入感覺到恆春的風情。



整部電影裡一個重要且成功的因素,正是音樂。多首原創歌曲以及插入曲,都帶給了這部電影神韻。墾丁自從有了春天吶喊這個活動之後,常常跟音樂給人一體的印象。夏日經過海邊的餐廳時,也不時會聽到音樂歌唱的表演。《海角七號》既然是一部講著樂團成軍的電影,自然是要有許多好聽的音樂了。在此部電影,音樂甚至可以視為主要角色之一呢。裡面的歌曲很多都很貼切場景橋段,而且很好聽喔!像是一首在夜晚裡輕輕哼唱的日本女聲歌曲,以及樂團演奏的第二首歌曲,我都很喜歡。
而劇中來開演唱會的日本歌手──中孝介,他所唱的那首歌,雖然之前聽他的專輯就有聽過了,但配合上電影裡的另一條線,也就是台灣光復後分開的那段戀情,更有一種悵然呢!歌詞十分貼切喔!

演員是讓這個淡淡故事鬆散架構(笑)的電影活靈活現起來的重要因素。男主角范逸臣本來就是一個音樂人,雖然演技有些生澀但特質是具備的,不過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原民警察民雄(飾演勞馬)以及恆春國寶月琴手林宗仁(飾演茂伯)這兩位角色/演員。原住民天生的好嗓音,在樂團選秀會上的表演讓人驚艷;而他癡情的故事,也讓人鼻酸。至於茂伯這位可愛的老國寶,月琴彈得好卻沒人欣賞,難怪很堅持自己就算彈不來貝斯也一定要站在舞台上表演,非常搞笑且搶戲的角色。這些演員或許不是很專門的演員,卻有一種素人的淳樸感,意外與這部電影的tone合拍!

我們常常在說「本土化」卻老是摸不到邊際,其實這樣的電影就是一個很好的「本土化」電影。它讓在這塊土地上生長的人們有共鳴,角色並不完美,甚至隨處可見。這是一個平凡的故事,但就是這樣深深打入觀眾的心裡頭。不需要大卡司大場面,也不需要超有名的演員,就是這樣淡淡的,有淚有笑地看完一部電影,內心是暖暖的。

這部電影當然可以有更好的表現,但要有觀眾的支持才能讓導演拍出下一部更好的電影。如果你想要抓住夏天的尾巴,想放鬆自己的心靈,想體認什麼叫做「本土化」的電影,請你不要錯過《海角七號》。



※以上圖片來自官方部落格
海角七號官方部落格 http://cape7.pixnet.net/blog/


【大家一起推】
社團學長東大大畫的茂伯國寶圖

東的海角七號感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慧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